早期鲁智深形象的有趣之处:排名不高,有一个很特殊的绰号

编辑:admin 日期:2020-02-04 20:24:37 / 人气:

前文介绍了鲁智深这一人物形象的历史原型,本文要说的是在《水浒传》成书之前鲁智深的形象。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鲁智深的早期形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宋代,第二阶段则是在元代。
鲁智深这个名字最早是在什么时间出现的呢?这个问题充满了疑问。宋末元初时期的小说家罗烨著有一部名为《醉翁谈录》记载宋代戏曲、话本小说资料的笔记。在该书中,罗烨提到了在宋代曾出现过一个名为《花和尚》的话本(及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
因此,有部分学者认为,这便是鲁智深这一形象的最早出处。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该书中仅有《花和尚》的作品名录,却无具体内容,后人也无法得知该作品中的“花和尚”究竟是不是鲁智深。因此,这个看法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疑问。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鲁智深这一人物形象在南宋已经正式出现。南宋无名氏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及南宋画家龚开所著《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均出现了鲁智深的名字。不过,《大宋宣和遗事》对鲁智深的描述非常简单,只有短短的几个字:“那时有僧人鲁智深反叛,亦来投奔宋江。”从这段文字来看,至少提供了两个关键信息。首先是在南宋的话本当中,鲁智深的身份已经被定为和尚;其次,鲁智深参加了宋江的队伍(并非水浒中的梁山,而是太行山的梁山泺)。
此外,在该书中还有参加宋江反叛队伍的三十六人名单和排名。不过,鲁智深的排名并非如《水浒传》那样高居第十三位,而是仅仅排在第二十九位,不仅低于阮小七和燕青,甚至比病尉迟孙立还要低五位。
在龚开所著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鲁智深的身份也是一名和尚,其中还有一段这样的介绍:“有飞飞儿,出家尤好。与尔同袍,佛也被恼。”由此可以确定鲁智深的佛门子弟的身份。不过,这段话中的“飞飞儿”被不少学者理解为对不法之徒的蔑称,与《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有着巨大的差异。而在该作品中,鲁智深的排名恰巧与《水浒传》一样,都是名列第十三位。
随着水浒故事在元代的广泛流传,鲁智深的形象也开始出现在元杂剧当中。现存的十部元代水浒杂剧中,有四部与鲁智深有关,分别是《鲁智深喜赏黄花峪》、《鲁智深大闹消灾寺》、《梁山泊黑旋风负荆》和《梁山五虎大劫牢》。在这部杂剧当中,《鲁智深大闹消灾寺》已佚。不过,从另外留存下来的作品当中,却能较为清晰地看出元代杂剧中的鲁智深形象。
在《鲁智深喜赏黄花峪》中,秀才刘庆甫之妻李幼奴被蔡衙内掳走,刘庆甫向梁山求救。鲁智深奉命下山,躲在蔡衙内的床上,后来痛打蔡衙内,救出了李幼奴。这个故事情节与《水浒传》中鲁智深在桃花庄醉打小霸王周通非常相似,极有可能是小说作者借鉴该剧的故事情节并加以改编而成。
而在《梁山泊黑旋风负荆》中,在杏花庄开酒店的王林被冒充宋江和鲁智深的两个贼人抢走了女儿满堂娇,此事被黑旋风李逵得知。李逵随即上山找二人对质。这一情节由于《水浒传》中的“黑旋风捉鬼双献头”非常接近。同时,在该剧中,李逵在与鲁智深的一段对话中又将鲁智深的身世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李逵是这样说的:“谁不知你是镇关西鲁智深,离五台山才落草。”首次将鲁智深与五台山联系在了一起。在该剧中,除了“花和尚”之外,鲁智深还有一个绰号,名叫“镇关西”。不过,这个绰号在《水浒传》中被放在了郑屠的身上。
在《梁山五虎大劫牢》中,鲁智深则是作为一名配角出现的。在该剧中,宋江命李应将韩伯龙请上梁山入伙,遭到韩伯龙的拒绝。结果韩伯龙不但自己的家被李应烧毁,又被官府诬陷私通梁山而被抓。此后,李应与鲁智深、武松、刘唐和阮小五等人劫牢,终于将韩伯龙救出并一起回到了梁山。
对于这个故事情节,相信各位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的确,该剧中的韩伯龙后来在《水浒传》中出现,不过结局是被李逵所杀。李应拉韩伯龙上梁山的故事,由于小说中卢俊义上梁山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从此,也足以看出元代杂剧对于《水浒传》成书的巨大影响。

现在致电 022-66889888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